欢迎访问艾满堂艾灸加盟,艾灸培训官方网站!

关于艾满堂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网站地图

艾灸加盟

艾满堂学员

联系人:王老师
电话:400-8782-417
24小时热线:13373932999
微信号:13373932999
全国运营中心地址:中国 郑州 百花路19号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艾满堂动态 > 艾灸资讯病初灸“局部”,病久重“整体”

《黄帝内经》言“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”,《医学入门》亦说: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。”临床很多病入膏肓的重病如肝硬化腹水、癌症、肺结核等,百药无效,多有艾灸见奇功,本文讲述名医马少群先生灸法心得,治病愈人,屡起沉苛,大家快来学习吧!

 

 

1灸治要决

 

1)病初灸局部,病久重整体(局部和整体是相对而言)

 

于病患的初期,“邪正相争”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,此时仅施灸患处,局部穴位,往往可顿挫病势,是个简易,快捷的灸法。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。因为此时病久传化,上下痞涩,阴阳失和,往往病情已不限于一经一脏一腑,因此灸治慢性病,必须重视整体配穴,以期灸通脏腑,经络,灸通上下,调平阴阳,从而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。

 

2)灸贵于早,贵于恒

 

灸贵于早。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。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应持之以恒。一些陈年痼疾,在灸治数月以后方见效果的情况是有的,因此医患双方均要长期用灸的思想准备,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,当灸治若干时日,病情明显好转后便以为问题不大了,遂止灸,这常常导致病状复燃。叮嘱慢性病患者,想要除病根,少则两三个月,半年,甚至要更长的时间地灸下去才行。症状已消失,还不能以为是病已根治,须以穴位触诊再做验证。病治好了,如果身体仍显虚弱,也应继续用灸,培养元气。总之,施灸不单是为了解除症状,而更要以除病,健身为最终目的,故须持之以恒。

 

3)灸贵通腑气

 

各种慢性病,故病久脏腑传化,一般均会导致腑气的呆滞,灸治每有必要先通腑气,这样可以使肠胃的吸收,排泄功能趋于正常,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,体内淤滞及病理产物易于化解、排出,各种病症均能随之而好转,故中脘,足三里等为治疗各种慢性病的必用灸穴。

 

4)灸贵引导,先后有序

 

慢性病日久,常常导致病体上盛下虚,上热下寒,而“盛”及“热”又最为患者所苦,针对这种情况应先重灸病体中下部穴位。等中下部灸通,则“上盛”“上热”之邪自可下行走泄,病情也就随之松动,这就是灸法的引导功能的功用。当中下部灸通之后,再酌情增加上部穴的灸量,则上下皆和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灸法先后有序。内热盛,脏腑积滞重的病例灸法类似,此等宜先灸四肢穴,等四肢经穴灸通,再增加躯干部灸穴,如此灸治会较为顺利。

 

5)久病羸弱者,以“小火”为先

 

遇病久而羸弱,进食少,体热(喜凉恶热)者,一般先以下五日穴灸治:一日中脘,足三里;二日环跳,阳陵泉;三日风市,申脉;四日肩髃,曲池;五日风池,绝骨。五日后在按其病在何脏腑,酌选穴灸治。遇病久而羸弱,进食少体寒(喜寒恶寒)者,

按以下四日灸治:

 

1日中脘,足三里;

2日下脘、天枢、气海;

3日关元、三阴交,

4日内关、照海。

 

4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脏腑,选穴灸治。对这样的患者,前十五天的灸量为:腹部每穴灸20分钟,背部和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钟。等灸至患者进食增多,感觉体增长之后再使用通用灸量。此因虚甚则滞甚,故只宜先小通小补,否则病体不能受艾火而行之,可出现口干,咽痛头晕,不思饮食等反应。

 

6)兼病兼治,急者先治

 

单一病患,可按各病常规灸法灸治,然而慢性病兼病的情况较为普遍,比如患者高血压的同时尚患糖尿病,患咳喘病的同时,患有牛皮藓等等,如此可将不同病患的常规灸法的穴组合并灸之。当然如兼病而以某一病患为主时,现灸治主要病患也是可取的,特别是兼有外感(感冒)、大便不通等急症时更应先顾于此,并按以下灸法灸治之。

 

治外感:灸风门(背部);阳陵泉(下肢)各25分钟,日灸二三次,以微出汗为度。

 

治大便不通:灸承山(背部)25分钟,左大横(腹部)30分钟,日可两灸,以大便通为度。

 

2.灸量掌握

 

温灸每穴每次的一半灸量是,头面部穴灸20分钟;背部及四肢穴灸25分钟;胸腹部穴灸30分钟。

 

3.施灸操作及有关事项

 

1注意事项

 

进食后不要马上灸,不要空腹灸,其它时间均可灸,灸后宜避风寒,这样可避免风寒邪气乘穴道大开而侵入。在施灸后还要注意穿衣保温。

 

2副作用

 

温灸的副作用很少,只有少数患者,于灸后可见头晕口干,咽燥,鼻出血,纳呆,乏力等现象发生,上述情况应减少灸量。若施救过程中患者有些异常反应,可能属于施救不当,如反映强烈,医者须及时明辨酌情处理。

 

4.温灸主要穴位独特经验摘要

 

1百会穴

 

慢性病患者的体质多为下寒上热,下虚上实,卒灸百会等头部穴,某些患者可出现头晕,口干,耳鸣等反应,且必觉头脑轻松,灸量20-25分钟。

 

2风池

 

偏头面痛,用于降高血压较好,治严重的眩晕宜配悬钟灸量20-25分钟。

 

3曲骨

 

治各种妇科病,如子宫下垂,子宫肿瘤等,宜治尿频,灸量30-60分钟。

 

4神阙

 

使脑溢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复苏,须长时间灸此穴。慢性病,不论何症,多宜灸此,治急证宜效,以其助护元气尔。灸量30-60分钟。脑溢血及脑血栓昏迷患者,可灸至苏醒止。

 

5章门

 

所治甚广。因脾虚,脾气呆滞所致症宜灸之,无论痞、症瘕、肝积肥气,及各种肝胆病症皆宜灸之。灸量30分钟。

 

6期门

 

所治甚广。如肝气盛、肝炎、肝硬化、肾炎、肋膜炎、脾肿大、伤寒不解。热入血室及喘息等症。大凡各脏腑有淤滞,治须调肝者,宜灸此穴配太冲。灸量30分钟。

 

7灵台

 

哮喘发作时速灸灵台配身柱、太溪。灸量30分钟。

 

8风门

 

配阳陵泉治四时感冒,初觉有异便急灸之,往往立愈;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热。

 

9照海

 

高血压、半身不遂、关节炎、便秘、水肿、癫痫昼夜发及夜发均可用。灸量25-30分钟。

 

10)悬钟

 

高血压及各种属于上热下寒,上实下虚症,灸量25-30分钟。

 

5.高血压,半身不遂及关节炎常规灸法

 

一日中脘(单穴)灸30分钟,足三里(双穴)各灸30分钟。

二日环跳(双穴)各灸25分钟,阳陵泉(双穴)各灸30分钟。

三日风市(双穴)各灸25分钟,申脉(双穴)各灸25分钟。

四日肩髃(双穴)各灸25分钟,曲池(双穴)各灸25分钟。

五日风池(双穴)各灸25分钟,悬钟(双穴)各灸25分钟。

六日身柱(单穴)灸30分钟,腰阳关(单穴)灸30分钟,三阴交(双穴)各灸25分钟。

七日委中(双穴)各灸25分钟,照海(双穴)各灸25分钟。

八日百会(单会)灸25分钟,哑门(单穴)灸25分钟,列缺(双穴)各灸25分钟。

 

注:因个人体质不同,调理请咨询中医师

1)高低血压、半身不遂、关节炎均可按此法灸治;

2)高血压患者在1-7日穴灸4个循环后在开始灸第八日的穴,灸百会,哑门对降血压及减轻头晕头痛等均有良效,然灸之过早,会经脉未通,艾火不能流行,聚于头部,而致头晕头痛等症加重,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,再加灸头部穴。

 

3)以上穴循环灸至愈,每日灸脐(神阙)30分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