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满堂学员
联系人:王老师
电话:400-8782-417
24小时热线:13373932999
微信号:13373932999
全国运营中心地址:中国 郑州 百花路19号
当前位置:首页 > 艾满堂动态 > 艾灸资讯二十四节气灸:雨水艾灸:养阳气、疏肝气、护脾气、祛湿气就要这样艾灸
公历2月19日,太阳黄经达330度时,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。此时,气温回升、冰雪融化、降水增多,故取名为雨水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”
意思是说,雨水节气前后,万物开始萌动,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。
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,导致气温不仅偏低,而且寒中有湿。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。大家不要过早减去外衣,应多捂一段时间,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,适应新的气候条件。
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提醒,春时衣着宜“下厚上薄”,就是说,春令时节,下身应多穿一些。中医养生谚语“寒从脚起,湿从下入”讲的也是关于下体腿脚的保暖。
春天的冷与冬日不同,就像艾灸的热与其它热不同,可以走经络,初春的寒气也可以中人,人和动物都要注意防风保暖,别太着急减衣,尤其下肢。已经习惯暖气的身体,也需要缓冲进入春天。
雨水节气养生的重点是养肝护脾。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是肩颈、眼睛、牙齿、咽喉,还有皮肤和旧恙,睡觉盖严实点,要防落枕。
时令节气是“节气灸”的时间条件,是反应中医“天人相应”理论的关键所在。
也就是说,一定要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“节气灸”,才能发挥最佳效果。
雨水节气灸,就是在雨水前后几天艾灸,利用艾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,对穴位进行熏灼、温熨,以激发经络之气,温通气血,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艾草其性温和,具有温通经络、祛风除湿的功效,通过艾灸能够直接、快速的祛风湿,拔寒气。
正值雨水节气,多进行艾灸调理,有助于驱寒除湿,保护脾胃。
春天是肝当令的季节,肝属木,最需要的是生长、通畅、朝气蓬勃,最怕有压抑它的东西。
一旦这种特性被压抑了,人就会产生问题,正因如此,春季是皮肤病、呼吸道疾病、脾胃疾病的多发期。
在这个潮湿的季节,用传统的艾灸疗法祛除体内湿气效果最理想,可以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。
艾灸还可以调节人体阴阳水平,扶助正气,既能治痹病,又能防止疾病的发生。
大椎穴,古人称它为“诸阳之会”,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,背部本来就属阳,所以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。
《甲乙经》说过“大椎,三阳,督脉之会”意思是,大椎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。
督脉管理人体所有阳气,汇聚人体所有阳经的穴位,而人体的阳经和督脉又相交汇在大椎穴上,古代把大椎称为:柱骨之汇,汇人体所有的阳经到这个部位上。
如果阳气不足,人就会怕冷,容易感冒,刺激大椎穴就可以帮助人体振奋阳气,抵御外邪。
大椎穴是一个十字路口,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,是人体战略要地。如果大椎穴不通,将会堵塞7条经络!分别是督脉、膀胱经、大肠经、小肠经、三焦经、胆经,胃经。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。
肾俞穴在腰背部,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,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。
本穴物质为肾脏输出的寒湿水气,所处为天部,为卫外之护盖,故名高盖。灸之可增加肾脏的血流量,改善肾功能。
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,第九胸椎棘突下,左右二指宽处(或第九胸椎凸骨下,左右旁开1.5寸)。
肝,肝脏也。俞,输也。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。
取穴时以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为准,用力不可过大,手法要轻柔缓和。每次持续10秒左右再放开,然后再按,时间以5分钟为宜,每天1~2次,比如起床时或者睡觉时。当然,如果你觉得麻烦,还有一个偷懒的方法,那就是用背部撞墙,离墙根10~15厘米处站立,撞个5-10分钟也可,只不过效果肯定没按摩好。
中脘穴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,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、运化失调,均可取中脘穴为主进行调理。
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上4寸。可调理脾胃,祛除湿气,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。
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,《四总穴歌》提到“肚腹三里留”,说明足三里有健脾和胃、补中益气、通肠导滞之功。
足三里同时是防病、养生、保健的第一大穴,民间甚至有“艾灸足三里,胜吃老母鸡”的说法。
对体质虚弱者,尤其是肠胃功能不好,抵抗力低下的人还可以加上神阙穴、关元穴,这两个穴位也是大补身体、强健脾胃的穴位,常灸可以提高免疫力,使人精神焕发,精力充沛。
首先想到春捂,但捂要恰到好处。春捂原则是注意“下厚上薄”,捂的重点在于头颈、背、腹、足底。“捂”头颈可以避免感冒、气管炎等疾病发生。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气,减少感冒机率。腹部保暖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。捂关节防止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、行动不灵、酸痛等不适。
湿邪根据产生的原因,可以分为内湿和外湿,若不小心感受了湿邪,应及时祛除。感受外湿,与潮湿的气候环境有关,初受湿邪,邪未深入,可从表而解。同时,还要注意防止内湿。内湿的产生主要与脾胃的运化失调有关。
雨水节气多雨、多湿,且春属木,易克脾土而伤脾胃。调理脾胃可以适当食补,调畅情志,配合适量运动。最简单的健脾祛湿办法是食疗,比如多吃芡实莲子薏仁汤、胡萝卜南瓜粥和山药红枣粥等。同时,春季肝旺,故饮食上应少食酸味食品,多吃一些甘味食物以补养脾脏。
猪骨200克,淮山药15克,芡实15克,薏米15克,莲子10克
猪骨洗干净待用,薏米用锅炒至微黄。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砂锅,加适量清水,先用大火煮沸,再用小火熬煮1小时,放盐调味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