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艾满堂艾灸加盟,艾灸培训官方网站!

关于艾满堂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网站地图

艾灸加盟

艾满堂学员

联系人:王老师
电话:400-8782-417
24小时热线:13373932999
微信号:13373932999
全国运营中心地址:中国 郑州 百花路19号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艾满堂动态 > 艾灸百科艾灸上火有对策

做了这么多年艾灸,经常听患者说“艾灸后上火到底该不该灸?”“艾灸上火非常难受,我该怎么办呢?是吃消炎、降火药吗?”“有人告诉我说艾灸后上火是好事,为什么这么说呢?” ……就此写一篇关于艾灸上火的文章,希望能帮助那些灸后上火,想灸但又不敢灸的灸友们。

其实,如果大家在艾灸的时候出现上火的症状,那么恭喜你,继续艾灸下去,一定会收到令你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
很多人听我这么一说,就着急了:“都上火了,还能灸吗?”其实,对艾灸了解不够的人一般都会和这位女士一样,想当然地认为上火后就不宜灸了。

客观地说,艾灸上火是一种普遍现象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上火,因为上火属于艾灸的一种瞑眩反应,即好转反应,也被称为排病反应,而艾灸后瞑眩反应有很多,比如说腹泻、症状加重等。

   更进一步讲,上火是一种正常的好现象,大部分人都会出现。我国著名的针灸泰斗谢锡亮曾非常明确提出过,因为体质和病状不同,刚开始进行艾灸的时候,非常容易出现口干、发热等症状,一般可以不用太过于顾虑,只要继续艾灸症状就可随之消失的。

之所以这么说,也是有医学依据的。中医讲“药不瞑眩,厥疾弗瘳”,也就说如果人体阳气被调动起来之后,人体会有一个自我修复过程,用我们现在人常引用的话叫正邪相互抗争的过程,这个阶段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排病反应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除非医术非常高明的医生进行操作,否则阴阳是不可能同时上升的。阴阳只要不平衡,人体就一定会有症状出现,当我们用综合的方法让阴阳重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,这样,症状最终就会消失了。你会发现,你身体的整体情况也会跟着上一个台阶。

所以,碰到艾灸上火的情况时不仅不要把艾灸停下来,相反要继续艾灸直到身体得到彻底改善。

可是,为什么很多人艾灸后会上火,而其他人则不上火呢?

具体来说,艾灸上火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的。比如说灸的时间过长、灸量过大、配穴不合理、操作手法不合理……从体质上来说,阴虚体质、经络不痛的人更容易上火。

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,现代人艾灸特别容易上火也是有其大的环境背景的,一般来说这与现代人虚症多,而且三焦、经络不通的情况比较多,要么阴不足以敛阳,要么火的正常路径被堵塞,所以就会出现上火的症状。比如说嗓子干、口渴、咽喉肿痛眼睛干燥红痛、耳内疼痛、感觉面部红热、浑身燥热、严重了还会出现鼻子流血、脸上长痘、头晕、头痛、腹胀等症状,一般会根据个人体质不同出现一种或者几种症状。

一般来说,艾灸上火属于人体自我机制调整的一个过程,我们可以不用干预,当然这是在上火不影响正常生活、工作前提,但如果无法忍受,就需要我们人为救“火”了。

怎么个“救”火法?

  中医讲究“阴宜补,阳勿浮”,即如果阴虚,就需要滋阴,如果阳气太弱,或者阳气短时间内增加,相对出现过剩的现象,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阴不足以敛住阳气,阳气就会向外浮散。

以上原理在处理艾灸上火方面也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。

火有“虚”、“实”之分,一般来讲,实火的人体质较好,属于阳盛,可以用刺血、拔罐等方法直接将余火泻掉,或者引火下行,用艾火也可以将余火引出。

艾灸导致的上火多属于虚火,这个怎么理解呢?我们知道,艾火属于纯阳之火,艾灸后,人体阳气会得到补充,如果阴血不足,则阳气就会出现相对过盛,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阳气向外浮散,所以此时解决的办法有两种,

第一是要滋阴,

第二要引火归元。

可以滋阴,先吃点六味地黄丸,每天早晚吃一颗,然后再配合艾灸,同时晚上用艾叶进行泡脚,加大引火下行的力度。另外,还可以用刮痧、拔罐、刺血的方法直接将余热泄出,或艾灸涌泉、太溪、足三里等下焦穴位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。

另外,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上火症状因自身体质的不同表现各异,下面分情况介绍处理方法。

1、嗓子干、咽喉肿痛。有这种情况的只要记住一个重要穴位就可以了,这个穴位就是太溪穴。在临床中我用了很多次,可以说是屡试不爽。另外,对于上火走眼的患者,这类人一般都存在着肝肾阴虚的症状。而且以更年期女性为见。我也会告诉她们每天可以吃10g左右枸杞,既可以滋补肝肾,配合艾灸,当气血充足之后,余火自然得以归位,外邪得以排出,症状就会消失了。

2、胸中烦躁。这是正邪相争的表现。艾灸之后,体内阳气增强,正邪相交,如果胸中有郁滞之气,就会出现烦躁、上火的症状。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? 我一般会建议患者选择艾灸涌泉穴,同时在膻中穴进行刮痧,平时适当增加饮用温白开水。

3、五心烦热。有人艾灸之后手心、脚心会有感觉非常热,有点像更年期的症状。这一点是古代艾灸规定的禁忌症,但这也恰恰反应身体的阴阳失衡症状,也是可以借助艾灸以及其他保健方法进行综合调理的。这类人多属于两种类型,一个是阴虚阳盛之症。这类人体内阳气本来就旺盛,所以艾灸后体内阳气增强,就会表现出五心烦热。而中医讲人之所以会表现出病症,就是因为阴阳失衡。阳盛伤阴会导致严重的后果,也就说如果阳热太过的话,体内阴液一定会收到损伤,在中医的治疗原则上应该滋阴清热。而对于艾灸引起五心烦热的人来说,可以选择暂时停止艾灸,选择一些滋阴的中成药、比如说每天早晚吃一丸六味地黄丸,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,坚持早睡早起,多吃蔬菜、水果,培补阴血,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艾灸的时间和穴位。可以先选择艾灸下焦滋阴补血的穴位,比如说上边提到的太溪穴,阴阳平补穴位涌泉穴,补益气血的两个大穴三阴交、足三里穴,刚开始艾灸时间也不要太长;

4、眼睛干涩,早晨起来发现眼屎多,看东西比艾灸前模糊,或者伴有干痒。一般以肝阴虚为多见,中医讲肝开窍于目。哪个脏腑有问题,当病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其相关病邪被驱赶到哪里,就会以上火的方式表现出来。所以,遇到此种情况一定要好好调理肝了,这类人平时多有肝气瘀滞,比如有爱生气等情志方面的问题,当艾灸之后,被瘀滞的气血就会被阳气化开,病邪被驱赶出去。所以平时要注重情绪的调理,要保持放松、避免生气、紧张,同时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肝胆功能的恢复。想要缓解眼睛干涩,一方面可以艾灸太冲、太溪穴引火下行,同时用刮痧板刮痧肝俞、胆俞,配合刮痧板疏通腿部肝胆经络,每天从上到下刮拭3~5遍。

5、口干舌燥、口腔溃疡。艾灸之后,阴阳相互抗争,阴液消耗的比较大,所以容易出现口干的症状,所以要补充津液,在艾灸之前后都要饮用适量白开水。同时也可以艾灸太溪、涌泉穴引火下行。这个见效比较快。

6、耳内疼痛。凡脏腑有病邪,所开窍之处,都会出现好转反应。而肾开窍于耳,一般艾灸之后耳内疼痛,说明肾虚或者上焦经络不通,可以吃一点枸杞、黑色入肾的食物,同时在大椎穴进行刮痧,将余热散出去,艾灸肾俞、太溪穴培补元阳。当阴阳达到平衡之后,痛症自然就会消失了。

7、面部发红发热,可能还会伴有浑身燥热。这种症状的患者就不是单纯艾灸的问题了,一定从整体上进行调理。一般阴虚比较严重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,典型特点是皮肤一般比较干燥、粗糙,较为瘦弱,气血不足。所以在艾灸的过程中尽量先以下焦穴位为主,如果艾灸身体上部分的穴位,一定要配合艾灸足三里、三阴交补益脾胃的穴,同时吃一些山药、小米等健脾的食物。

8、腹胀。这属于中焦上火的症状,一般来说多因为中焦不通导致,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中焦肝但俞、脾胃俞进行刮痧。

总之针对艾灸上火,总的原则以扶正祛邪、同时要适当进补,当然这里的进补主要是指滋阴补血,而不是燕窝、鲍鱼、大鱼大肉。

 

所以,不能光盯着上火的部位,一定要想到从整体上调理身体。